違約金是指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或者法律直接規定,一方當事人違約的,應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錢。違約金的標準是金錢,但當事人也可以約定違約金的標的物為金錢以外的其他財產。那么,合同中沒有約定違約金的,是否可以主張違約金?

網友咨詢:購房合同中沒有約定違約金的應該怎么確定?

北京市鼎業(南寧)律師事務所廖宇旭律師解答:

合同未約定違約金,也可以主張違約金。

購房合同當中沒有約定違約金的情況下應該參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金融機構計收逾期貸款利息的標準來計算違約金,但是,央行每年都會適當的調整金融機構計收逾期貸款的利息,所以,違約金的具體計算標準不可能都是一成不變的。不過,正常情況下,違約金應該體現在購房合同當中的。

【法律依據】

《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當事人以約定的違約金過高為由請求減少的,應當以違約金超過造成的損失30%為標準適當減少;當事人以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為由請求增加的,應當以違約造成的損失確定違約金數額。

廖宇旭律師解析:

1、合同未約定違約金,也可以主張違約金。

根據《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第一百一十二條

2、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采取補救措施后,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及第一百一十三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

3、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之規定,損失賠償不是必然要約定的,如合同中未約定損失賠償,但,違約方給守約方造成損失的,仍應當賠償。對于金錢給付義務中,因遲延支付,最直接也最易被預見的應當就是利息損失,即該筆款項被占用后,債權人無法進行存款獲取利息收入等增值行為,或債權人因急用該筆資金未得而不得不向第三人借款而必須支付利息。

約定的違約金過高或過低的處理方法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也就是說,即使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了違約金數額或計算標準,該標準如果與實際損失有差異,訴訟過程中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調整。

具體分析,此處的規定體現出法律對守約方的保護:約定的違約金低于實際損失的,當事人(通常是守約方)可以請求予以增加,此處只要是“低于”,就可以請求增加,沒有量的要求;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通常是違約方)可以請求適當減少,此處必須是“過分高于”,有量的要求,并且只可以請求“適當”減少。

此外,這種增加或適當減少的請求,必須由當事人在訴訟或仲裁中口頭或書面予以提出,否則,法院或仲裁機關不能依職權予以增加或減少。

北京市鼎業(南寧)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畢業于西北政法大學。主要辦理各類民商事訴訟案件,擅長領域為房地產糾結、金融借款糾紛,各類合同糾紛及侵權損害賠償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