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合伙企業如何避稅繳稅(有限合伙企業如何避稅納稅)
之前,華創企服分享過諸多節稅方法。今天再來介紹一下,企業稅收的3種合理避稅思路。
調整主體性質
納稅主體的性質不一樣,所交稅也不一樣。這種影響是非常直觀的。我們可以自主選擇納稅主體性質,從而控制稅種與稅率,達到優化稅收的目的。納稅主體性質,從稅收優化角度來看,主要可以分為3種。
01. 法律主體身份
從法律主體角度來看,納稅主體有自然人、有限公司、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個體工商戶等。
有限公司與其他納稅主體相比,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如果自然人要從有限公司獲取企業利潤,需要繳納20%的個稅分紅。
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個體工商戶取得收入后,無需繳納企業所得稅,但需要按照個人經營所得,繳納5%~35%的個人所得稅。
有限公司要繳納的稅,稅率均為固定稅率,因此籌劃空間比較有限。而個獨、合伙企業、個體戶適用超額累進稅率,就此展開籌劃會有比較大的空間。
另外,部分地區的個稅還有核定征收政策,按照10%核定利潤,按照5%~35%稅率繳稅,綜合稅率降低至0.5%~3.5%。
02. 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
一般納稅人采用一般計稅方法,根據不同行業,增值稅稅率劃分為13%、9%、6%。而小規模納稅人的稅率,通常為3%,且目前由于優惠政策,小規模納稅人3%的稅率減按1%征收。
很多企業由于其經營特點,導致缺乏增值稅進項成本,造成企業利潤虛高,如物業企業、建筑企業等。對于這類企業,選擇小規模納稅人身份,便成了不錯的節稅手段。
小規模納稅人的標準,為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500萬。因此,一些超過了該標準的企業,會通過分立企業,設立多個小規模企業,來減輕稅負。
03. 境內與境外主體身份
境內居民企業,必須按照中國大陸的稅法規定繳納各種稅收。而在大陸沒有常設機構的境外主體,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按照10%繳納企業所得稅。
如果將境外主體設置在稅負較低的地方,那么就能降低整體的稅負。
利用稅收優惠政策
我國的綜合稅負雖然重,但國家給了很多優惠政策。如果能利用好這些政策,對于企業降稅也有很大幫助。
這些優惠政策,有針對某些行業的,有針對特定類型企業的、有針對某區域內的,等等。華創企服這里用一張圖概括一下。
其中,政府返還政策需要特別留意。地方與中央共享的稅收包括消費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這些稅收收入,地方按照規定比例留存。而地方為了鼓勵本地企業發展,會有返還稅收的優惠政策。例如,華創企服可以為企業爭取到地方留存的90%返還。
設計產業鏈
企業的稅收往往來源于交易,而通過調整交易結構,進而影響企業的成本收益結構,從而減輕綜合稅負。調整交易結構,一般就是設立產業鏈上下游關聯企業,通過企業間轉讓定價來實現。
即在稅率有差異的關聯企業之間,為了分攤利潤或轉移利潤,在產品買賣過程中,不按市場公平價格定價,而是按照企業間的共同利益定價。在稅率高的地區,企業調低利潤;在稅率低的地區,企業調高利潤。從而降低整個利益集團的稅負。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華創企服提到的稅收籌劃方法,都要建立在真實性與合理性的基礎上。弄虛作假只會弄巧成拙,給企業帶去稅務風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