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端午節”到底怎么來的,尋根溯源,并不簡單
像端午這樣的節日由來啊,一般要看兩天,兩地,兩人。
兩天就是天時和天象。
先看天時,就我們每個月呀,到底什么時候過節,往往在古代的時候是有明確的規律的,一般在每個月的初一, 十五,或者是月日相處,月日相重的日子。
非常典型的比如說,一月初一叫元旦,現在叫春節了,二月初二龍抬頭,三月初三王母娘娘誕辰,五月初五端午節,七月初七乞巧節,九月初九重陽節等等。
中國古代人啊,對這種日月相合的這種節日有著特殊的愛好。當然不是說所有的這種節日一定都會有特別好的節日流傳下來。
一個節日想要千古流傳,它一定得有多種因素共同配合,比如說八月初八離八月十五比較近,最后實際上就由八月十五作為中秋節流傳下來了。
這里面就要引入到第二個天,叫做天象。
就是你抬頭看天的時候,能看到對應的一個天象的變化。比如八月十五的時候,抬頭一看,那會兒月亮可能是全年最圓的時候,正好秋高氣爽,看月亮非常好,再加上秋收的季節,這個樣子共同構成了中秋節。
那么五月初五這會兒是什么天象呢?
天上的四象,就是整個28星宿里面,東方的蒼龍星宿,在農歷二月二的時候,龍角剛好伸出地平線,能在天上看到他,之前叫潛龍勿用,后來的話就上來了,叫做見龍在田。到五月初五這會兒,整個東方蒼龍星宿全都在了正南方,高高的飄在了天上。
研究過八卦人都知道,往地上看的話,可以看周文王的后天八卦,往天上看要看伏羲的先天八卦。所以啊,在先天八卦中,正南方向數的是乾坤的乾位,乾就是天,所以一條龍到了天這個位置,這個象呢,叫做飛龍在天,也是易經乾卦里面非常重要的卦象。
正好飛龍在天,象征著大吉大利,天時,五月初五,正好天象呢,還有一個對應的飛龍在天的吉兆,于是人們在這里就該過節了。
看完天了以后看地。
我們為什么管這會兒叫端午呢?它需要進行一個拆字兒,先拆午,就中國古代啊,有12個月對應的12個地支,一個月對應一個地支,一月對應的是寅,二月對應的是卯,三月對應的是辰,四月對應的巳,五月對應的午,在之前的立法里面是午月的午日,過的是端午節,后來的話統一的改成新立法了,再以后為了好記,用的是現在的數字的五月初五。
然后一個端字,端是什么呀?端左邊兒是個立,是一個人站在這里,右半邊兒你們可以拆一下字,中間是個橫線,上面的話是一個植物往上發芽的樣子,下面是一個植物往下插根的樣子。那中間這個位置代表著地平線,代表著所有種子沒有發芽,沒往地里插,最開始的樣子。所以呢,它有初始的意思。
古文的端字就是右半邊兒,到后來才在左邊加上立字,于是它也可以代表著一個人的品行,這個人很中正,很端正啊,就是這么一個意思。
所以把初始的樣子放在這里。端午就是初五的意思,所以是五月里初五的日子。
然后還有一個地,就要看這個節日的地理起源和他當地的地理氣候,這個很重要。孫武是從哪兒傳出來的?他是從上古的百越之地,這是從當時的吳越,楚這個地方傳出來的。百越人呢,他們有龍圖騰的一個祭祀的習慣,他為了紀念龍的圖騰,他們采用了像劃龍舟,以及包粽子,拿粽子去喂龍神等等等等這樣的習俗帶一代一代地傳承。
然后他們當時為了解決什么問題呢?就要看在五月初五的時候,這個位置出現了什么樣的氣候變化。一般來說無外乎這幾個,第一個下雨了,夏天前兒有可能有各種水災,它們呢,祈禱風調雨順,有可能有瘴氣,還有五毒的各種蟲害出來,比如說蛇呀,蜈蚣啊什么的這些東西出來,所以要在這里面進行一個驅毒避障的這么一個行為。
端午的習俗里面還有什么喝雄黃酒,帶五色神繩,喝雄黃酒是用來除蟲的,蛇呀什么這些東西,當時一說雄黃酒就驅他們,所以呢你看白娘子喝了雄黃酒以后,它就容易現原形。還有呢就帶五色神繩,五色神繩里面呢,這五個顏色分別代表著金木水火土的顏色,這五個繩放在一起以后,代表著五行護體,可以百丈不侵。
地以后就開始說人了。
好多人說說這個神話和這人到底有沒有關系呢?說實話,有關系也沒關系,一開始肯定是觀天象祭祀,到后來就一定要神話傳說和具體的人物相關聯,一個沒有故事的節日很難千古的流傳下來。所以你看跟他有關的神話傳說,故事里面出的人物,往往也都和當時的吳越楚這片兒國家的人有關。
屈原是楚國的,伍子胥是吳國的,這是兩個傳說中尸體進入河里,還有桃娥大孝女,為了撈他爹爹,他爹爹當時參加了一個伍子胥的祭拜活動,結果被水淹死了。哪怕是后世的白娘子許仙的故事也發生在了杭州,也是當時吳越之地。所以就這么一片兒人,他們的故事和地理位置就在這里持續地代代流傳著。
那當然流傳下來以后,一定還要往后世去傳播。我們到底在這一代代傳承中傳承什么東西呢?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啊,我們過的絕大多數節日里面傳過來的故事都和悲劇有關。
比如說六一兒童節,看上去很好的一個節日,實際上是為了紀念二戰時候不幸遇難的88個孩子,五一勞動節實際上最開始是一場血色的事件,端午節紀念的幾個人都是悲劇,乞巧節紀念是一個悲劇的神話故事。
實際上,我們在牢記所有悲劇的過程中,真正想傳遞的,無外乎為了讓該銘記的能夠一直被銘記,讓悲劇歷史不再重演。尋根溯源,傳承后世,尋的是中華民族的根,傳的是中華民族的魂。這個根是智慧的緣起,這個魂是滿滿的家國情懷。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